送丘寺丞
宋代:李覯
嗟予兀兀何施為,學無異意唯傳師。
嘗言先圣所述作,人事而已亡他岐。
安知步步有天道,繄我丘師能識之。
春秋下應三千歲,雅頌周流十二支。
闡幽大傳與隠旨,圖寫轉匝成圓規。
勞兄示我復教我,一字不曉如癡兒。
文侯聽樂唯恐臥,今我幸免指目皮。
丘明子夏言不及,我兄所得何神奇。
直疑前身是顔子,獨受師說無人知。
又疑夢寐感靈怪,常與周孔相追隨。
不然悠悠千載后,何傳何習遽如斯。
窮愁著書古有例,昨官閩中今海涯。
海涯路遠學者少,斯道未有施行時。
圣皇誅賞甚明白,歸來奏牘無遲遲。
江南臘雪片如掌,酒花上面寒力衰。
是非得失從此止,馬頭一別東西馳。
[ 送別 ]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