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緣概師見示草書千字文并名公所贈詩序
宋代:李覯
佛繇西域漸中土,欲使羣心皆鼓舞。
若顓梵語及胡書,昧者雖從明孰與。
其徒往往多材能,暗結時賢為外助。
遠公自昔來廬山,夸逞蓮花邀社侶。
吁嗟君子遭亂邦,舍此未知何處去。
邇來一行善記覽,嚙破干坤尋歷數。
或攻文苑掠芬香,辭則貫休筆懷素。
其余曲藝與小詩,布在人間難悉數。
賢豪大抵多憐才,引致門墻無齟齬。
其人既重法亦尊,羽翼大成根本固。
我緣山谷見不遠,緇褐憧憧盡愚魯。
坐量此去朋黨衰,纖縞焉能拒強弩。
去年有使自番陽,手藉一函來我所。
發函乃是緣概書,千字滿前云縷縷。
衆人飽食己用心,欲噍伯英肥美處。
當時名士嘉其能,長序短篇聊繡組。
因思幅員千萬里,如師之能更幾許。
以儒輔釋日益多,何恤區區一韓愈。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