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搖紅·題安陸浮云樓
宋代:廖世美
靄靄春空,畫樓森聳凌云渚。紫薇登覽最關(guān)情,絕妙夸能賦。惆悵相思遲暮。記當日、朱闌共語。塞鴻難問,岸柳何窮,別愁紛絮。
催促年光,舊來流水知何處。斷腸何必更殘陽,極目傷平楚。晚霽波聲帶雨。悄無人、舟橫野渡。數(shù)峰江上,芳草天涯,參差煙樹。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薄霧茫茫,畫樓高聳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將此樓登臨。面對眼前的景物,他大發(fā)感慨,寫下動人的詩篇。日暮時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悵,記得那時我和她一起私語,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沒有消息,望斷天涯也難有消息。只有岸邊的柳樹成林,使我的離愁仿佛飛絮,飛舞一片。節(jié)氣催繞著年光流轉(zhuǎn),往日樓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陽時才令人傷魂,看見寬闊的原野無邊無際,同樣讓人極為傷心。晚來天氣初晴,水波聲中似乎還帶著雨聲。江上靜悄無聲息,只有一條小舟,在野外的渡口處靜靜地停放著。江邊遠處有幾座墨色的山峰。天邊煙霧茫茫,幾棵高矮不齊的樹木立著。
注釋
①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浮云樓,即浮云寺樓。
②靄靄:唐代中書省曾稱紫薇省,故在中書省任官者可稱薇郎。此處指杜牧,杜牧曾任中書舍人,故稱。
③紫微:星名,位于北斗東北,古人認為是天帝之座。
④平楚:登高望遠,大樹林處樹梢齊平,稱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
⑤帶雨: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參考資料:
本節(jié)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點評
宋元詞曲作家,多有用前人成語成句者。承襲熔裁,必須巧妙恰當,才能為已作增色。這首詞因“題安陸浮云樓”,又稱道杜牧為此樓所賦之詩絕妙,故運用杜牧詩句極多,且大多能熨帖自然,不見痕跡。杜詩以外,還融合化用了多家詩詞,語氣順暢如同已出,十分不易。詞上片寫景,即描寫浮云樓的歡樂氣勢。其中的“朱闌共語”、“別愁紛絮”、“塞鴻”、“岸柳”等,皆隱括杜牧詩句。但情詞熨貼,了無痕跡,見出融裁之妙。下片換頭“催促年光,舊來流水知何處?”一句由寫景面抒情,令人有不勝古今與遲暮之嘆。“斷腸”四句進一步渲染愁人眼中的凄愴之景。“斷腸”以下,寫自己極目遠眺,行人遠在殘陽芳草之外,而已之相思亦浩邈無盡。全詞寫景融情,古今疊映,化煉前人詩意,工巧自然,尤其結(jié)尾寫景,境象空靈,情韻深婉。催促年光,舊來流水知何處?“催促”二句感嘆時光匆促,已至遲暮,追懷舊日朱欄共語,沙渚水而今流向何處?頗有世事滄桑之感。“斷腸”以下幾句,精彩地描繪出暮春時節(jié)黃昏極目遠望的凄迷景色,襯托無限悵惆的心情。運用前人詩句熨貼自然,滅盡痕跡,一片化機。況周頤贊此詞曰:“真能不愧‘絕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覯”(《蕙風詞話》卷二)。
參考資料:
本節(jié)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景,即描寫浮云樓的歡樂氣勢。其中的“朱闌共語”,“別愁紛絮”、“塞鴻”、“岸柳”等,皆隱括杜牧詩句。但情詞熨貼、了無痕跡,見出融裁之妙。《蕙風詞話卷二》:“廖世美《燭影搖紅》過拍云:‘塞鴻難問,岸柳何窮,別愁紛絮。’神來之筆,即已用矣!”
下片換頭:“催促年光,舊來流水知何處?”一句度入同前,由寫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勝古今與遲暮之嘆了。“斷腸何必更殘陽,極目傷平楚。晚霽波聲帶雨,悄無人,舟橫野渡。”進一層用筆益覺凄愴入神。真是“語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虛而為之,容或未必能到。”(《蕙風詞話》)
唐代詩人杜牧,曾有一首寫安陸浮云樓的詩作,在唐、宋時期曾傳頌一時,原詩是《題安州浮云寺樓寄湖州郎中》: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闌語。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
恨如春草多,事與孤鴻去。楚岸柳何窮,別愁紛如絮。
(見《全唐詩》八卷五九三七頁)
安州即安陸,同小杜的詩相比,廖世美的詞則別有韻味。
這首詞,聲容嬌好,情致蘊藉,自是名家手筆。正如況周頤所說:“一再吟誦,輒沁人心脾,畢生不能忘。《花菴絕妙詞選》中,真能不愧‘絕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見。”
參考資料:
本節(jié)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廖世美是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詞人,生平無考,據(jù)傳是安徽省東至縣廖村人。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