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效梅宛陵賦歐公白兔
宋代:林希逸
毛蟲雖小著仙籍,云渠千歲皆化白。
中山山中衣褐徒,生長何年換顔色。
豈其孕育自卯宮,又是金公付精魄。
渠宗學孔非學朱,拔毛不蘄供書冊。
老蒙將軍縱獵時,遁向何方為窟宅。
紛紛爾后更幾秦,避世甘心餐苦柏。
明時作意始出來,五岳遍游無定跡。
多生曾識六一仙,知道瑯琊有新刻。
要尋此碑龜與螭,何事乃被滁人得。
滁人知渠慕醉翁,翁歸已在云霞中。
期翁千歲亦如汝,殷勤遠致提金籠。
傳夸瑞物遍都邑,倡和千篇模寫工。
翁攜入直金鑾殿,渠應自比廣寒宮。
寄聲樹下擣藥者,汝伴嫦娥我伴公。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據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為劉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長躔父五歲”推定),字肅翁,號鬳齋,又號竹溪,福清(今屬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進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為祕書省正字,七年,遷樞密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錄》卷八)。尋出知饒州(本集《郡齋偶題(鄱陽)》)。景定中官至中書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頃堂書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詩選》一卷、《竹溪鬳齋十一稿續集》三十卷。事見《宋元學案》卷四七。 林希逸詩,第一卷以汲古閣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詩選》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竹溪鬳齋十一稿續集》為底本,校以明謝氏小草齋抄本(簡稱明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