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兒沆赴昌國學錄
宋代:陳著
來汝沆,吾語汝。
蓬萊鄉,仙者寓,汝行豈為求仙故。
寶陀山,佛者住,汝今豈為禮佛去。
吾聞滃洲好學舍,兵后弦歌尚存魯。
巨鰲拄牢蒼璧島,長鯨截斷紅塵路。
黃公高節懔猶在,茹侯英標儼如覩。
芷翁器業國有傳,逸少詞章家有譜。
扶桑日出長精神,滄溟際天豁襟宇。
潮水生落見乘除,風濤澎湃嘗斂阻。
耳目所接皆為學,身心所會當約取。
旦氣清明方見性,人生涉歷終知趣。
規模要放面前闊,議論要到心平處。
雪霜之際有陽春,波浪之中有砥柱。
畏友當如父師敬,平交當以兄弟處。
我雖自餒耄何及,汝方年壯力須努。
亦欲長教在我傍,深恐獨學為汝誤。
不然何以資一出,幸猶近只寸半渡。
駕言曰仕實從游,自昔成人出辛苦。
著汝意氣勉自強,味哉言語謹勿負。
東云在望道路開,西風吹送衣裳舞。
消受宮墻飯幾盂,勝舉家庭祿三釜。
歲月箭過歸有期,卻把本色初心娛父母。
[ 送別 ]
陳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謙之,一字子微,號本堂,晚年號嵩溪遺耄,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進士,調監饒州商稅。景定元年(一二六○),為白鷺書院山長,知安福縣。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賈似道,出知嘉興縣。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縣。七年,遷通判揚州,尋改臨安府簽判轉運判,擢太學博士。十年,以監察御史知臺(樊傳作合)州。宋亡,隠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殘缺錯漏,其中詩缺二卷。事見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陳本堂先生傳》(見清光緒本卷首),清光緒《奉化縣志》卷二三有傳。 陳著詩,以清光緒四明陳氏據樊氏家藏抄本校刻《本堂先生文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堂集》(簡稱四庫本)。底本詩集外之詩及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