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甯寺僧可舉贈梓人善斲歌
宋代:陳著
四明山南郁嵯峨,異氣上與青天摩。
人豪挾秀布山下,余為巧匠擅一窩。
頎然而長獨出者,此中巧處得最多。
誰知造物亦有意,要為公輸世其科。
天甯古剎本雄麗,一旦忽受融風苛。
作而新之豈易事,一手足任奚謀他。
前年起山門,見者贊嘆誰敢呵。
今年起佛殿,鎮壓大地山與河。
百川奏材奔赑屃,萬夫應役鳴鸛鵝。
眼意所及規矩就,頤指之下鋸斧羅。
巍巍列柱鐵直立,整整駢榱玉圓瑳。
層檐飛走鳳翼舞,修梁騰上虹光拖。
上入云霄爭雁路,下臨城市眇蟻窠。
可以坐三大如來于中閑正面,可以奉五百羅漢于東西兩阿。
我仗我佛大勢力,翻起尺水成大波。
汝有妙思隨我意,輪奐視昔百倍過。
寶坊突兀見此屋,回首人世今如何。
當年大而富貴戶,寒煙落日廢址迷蓬莎。
小而茍活破茅舍,凄風苦雨不識陽春和。
慈悲法門何遮礙,平等世界何偏頗。
安得如汝千百億,莊嚴棟宇徧婆娑。
有快活,無障魔,大家拍手齊唱善斲歌。
陳著(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謙之,一字子微,號本堂,晚年號嵩溪遺耄,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進士,調監饒州商稅。景定元年(一二六○),為白鷺書院山長,知安福縣。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賈似道,出知嘉興縣。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嵊縣。七年,遷通判揚州,尋改臨安府簽判轉運判,擢太學博士。十年,以監察御史知臺(樊傳作合)州。宋亡,隠居四明山中。元大德元年卒,年八十四。有《本堂文集》九十四卷,各本文字多殘缺錯漏,其中詩缺二卷。事見清樊景瑞撰《宋太傅陳本堂先生傳》(見清光緒本卷首),清光緒《奉化縣志》卷二三有傳。 陳著詩,以清光緒四明陳氏據樊氏家藏抄本校刻《本堂先生文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堂集》(簡稱四庫本)。底本詩集外之詩及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