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聲伯(一作升伯),號質翁,學者稱蒙川先生,樂清(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學,時年三十四。時太學生伏闕上書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軍安置,丁貶還太學。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士,以對策忤賈似道,授昭慶軍節度掌書記。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為秘書正字。三年,遷校書郎(《南宋館閣續錄》卷八、九),除監察御史。六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權刑部侍郎(《寶慶四明志》卷一)。累遷中書舍人,吏部尚書。恭帝德祐初隨二王入廣。二年(一二七六),拜參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國公本紀》),行至羅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應奎收集詩文殘稿編為《蒙川先生遺稿》四卷。事見本集卷首《朝陽閣記》,《宋史》卷四○五有傳。 劉黻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蒙川遺稿》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簡稱明抄本,藏南京圖書館)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
- 臨邛計次魏自言六世祖破荒先生晚居景陵因葬焉后世子孫歲時不能拜掃日負樵牧不禁之憂慨然欲往攜其所藏遺書一卷求書紙尾且云是行并之武昌省
- 南平教授勾子甲見訪于益昌自言正在華陽時渠方待試石室屢過縣齋勾重慶人將至蒼溪又訪舟中且以佳篇為贈次韻謝之二首 其二
- 南平教授勾子甲見訪于益昌自言正在華陽時渠方待試石室屢過縣齋勾重慶人將至蒼溪又訪舟中且以佳篇為贈次韻謝之二首 其一
- 臨川吳子達以揲蓍游成都訪余寺中見堂上晦翁像作而曰向亦嘗得見之且見問蜀之易學子云以來代有其人近世何如某嘆其用意精切拳拳如此因為出數
- 去年微之國史讀易徹章夢謁晦翁相與從容話言今年讀周官再用前韻錄以垂教正謹依韻酬謝 其二
- 去年微之國史讀易徹章夢謁晦翁相與從容話言今年讀周官再用前韻錄以垂教正謹依韻酬謝 其一
- 暢伯圭父子下第歸鄉攜嗣由廣文書并手佳章寵貺正舊讀程門遺書知有潛道者列由求之間今見伯圭父子姓名不勝驚喜因問家世出處果潛道近族遂用其
- 燕漕司進士小詩奉勉
- 殿中覆考進士
- 金堂涂恭甫奉其母夫人謝氏還山為賦輓詩一章以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