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國博命賦假山
宋代:陳襄
去年水潦百谷死,居民無食食糟秕。
州之餓者數千人,黃巖之民猶倍蓰。
攜持老少出城郭,盡撤墻屋無居止。
鬻妻棄子人不售,價例不復論羊豕。
白日市井聞號叫,夜堆廊廡如蟲豸。
縣官哀憐發賑救,一飯纔得一盂爾。
出門未暇充喉咽,已有數十填溝水。
我時過之不忍顧,往往悲咽胸填委。
豈無智慮裨萬一,遠地不得號君耳。
錢侯作倅忠且仁,悲憐餓殍如親子。
日開官廩與之食,又令豪右發儲峙。
昨日馳書白轉運,披陳肝腎獻金矢。
更乞兵儲二萬斛,民之大命方有倚。
侯從新年作假山,自聞民饑不得視。
非無泉石可般樂,人今方瘁何能喜。
愿侯勿遽愛此山,念此膢臘存狐蟻。
天無疫癘五谷熟,生者保聚歸田里。
此山之石堅不堅,將與侯德無窮已。
陳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靈村,人號古靈先生。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初仕浦城主簿,歷知仙居、河陽、濛陽等縣。嘉祐二年(一○五七),入為秘閣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復為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寧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諫院、改知制誥。尋直學士院。四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陳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復知陳州。八年,召還,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元豐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靈先生文集》。事見宋陳曄《古靈先生年譜》(《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傳?!£愊逶娝木恚运慰獭豆澎`先生文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清影宋本(簡稱影宋本,藏上海圖書館)、清鈔本(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集外詩編為第五卷。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