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惟肖尉尤溪
宋代:陳襄
朝廷厭煩苛,往還按察詔。
四方小大官,政惡日無譙。
悲哉窮遠民,天耳不可嘂。
訟爭細毛發(fā),吏議舉烽爝。
追胥煩閭里,符牒紛以炤。
利手肆拂攖,百巧鑿孔竅。
齊氓一擾攘,沸若烹鮮銚。
上下漫不省,鰥寡日相弔。
咨嗟夢得材,連蹇十銓調。
今復欎不施,一尉濱海嶠。
蠢茲尤溪民,習俗攻險僄。
尺表易為直,長戈固難掉。
吾聞政無小,媺惡出號召。
雖爾主盜官,操權寧非要。
近歲民艱食,群小屢軒趒。
揮刀力誅鋤,加以原火燎。
政令務寬簡,威肅宜震曜。
武事戒不習,賤策貴前料。
山林剔逋逃,道路剪攻剽。
食禁寧疏網(wǎng),私兵勿容鞘。
嘗聞伍保法,慎置理宜妙。
法至姦可革,無事省巡徼。
勿嗟厥位淹,十室聊歌笑。
往矣有吾民,瘡痍方爾療。
[ 送別 ]
陳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靈村,人號古靈先生。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初仕浦城主簿,歷知仙居、河陽、濛陽等縣。嘉祐二年(一○五七),入為秘閣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復為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寧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諫院、改知制誥。尋直學士院。四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陳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復知陳州。八年,召還,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元豐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靈先生文集》。事見宋陳曄《古靈先生年譜》(《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傳。 陳襄詩四卷,以宋刻《古靈先生文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清影宋本(簡稱影宋本,藏上海圖書館)、清鈔本(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集外詩編為第五卷。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