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弟袞
宋代:陳襄
作詩寄弟袞,寫我心之幽。
比聞堂上安,讀書可優游。
昨者得兄書,言汝看蔡侯。
蔡侯實君子,小善固所收。
知汝言可否,果聞書相酬。
蔡侯讀吾策,言語何贅疣。
吾言至草略,聞說畏可羞。
昨又得汝書,嗟汝誠拙謀。
自言已可進,曾知易春秋。
人不患無位,患己德不修。
古人亦有言,富貴焉可求。
吾初將移任,將白高與劉。
恐人不我知,自后遽止休。
前時陸通判,令我速置郵。
吾誠欲求之,豈自無舌喉。
奈何不為耳,死且垂直鈎。
自吾到山冶,于物無侵牟。
小民得辛苦,稍稍知饒優。
官家足厚利,私亦不怨尤。
福哥賣銀礦,軍人卻首偷。
案成被官杖,鞭箠見血流。
私恩重血肉,官法難庇庥。
此奴實癡戇,教誨不轉頭。
吾心不樂此,疾病苦未瘳。
淹忽兩月余,讀易未一周。
夜思夢還家,朝食不滿甌。
為吾告兄長,選試在今秋。
汝姑事恬尚,不忘在軻丘。
壽姊可出嫁,言容常婉柔。
教招寧螺妹,摻摻縫衣裘。
無令澤孫散,照管六與留。
吾歸見汝時,一一訴所憂。
陳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靈村,人號古靈先生。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初仕浦城主簿,歷知仙居、河陽、濛陽等縣。嘉祐二年(一○五七),入為秘閣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復為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寧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諫院、改知制誥。尋直學士院。四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陳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復知陳州。八年,召還,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元豐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靈先生文集》。事見宋陳曄《古靈先生年譜》(《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傳。 陳襄詩四卷,以宋刻《古靈先生文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清影宋本(簡稱影宋本,藏上海圖書館)、清鈔本(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集外詩編為第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