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崔象之示詩稿
宋代:黃庶
古樂治情性,故使風俗完。
鄭衛入人耳,雅正聲日殫。
教化走薄惡,靡靡如轉丸。
全音不可見,來往寂寞間。
我疑至和意,獨落詩人肝。
或以鳴道德,或以傷憂患。
存者三百篇,興寄青與丹。
至今如清風,留在喬木端。
敦厚久衰落,坐見王澤干。
后世其得者,或謁道之門。
失者抱大羹,競下咸與酸。
最晚李杜出,遂將風雅壇。
內以康心脾,睥睨萬物根。
予早酷愛慕,強把屈瓠鉆。
當食對藜藿,誦之若熊蹯。
崔子我同好,韻宇嗟璞渾。
其詩長于適,意趣猶捭豚。
巨軸逾百篇,抵我輕玙璠。
得之忘睡眠,夜拭瞳膜昏。
若游金貂市,時見太古冠。
淡泊路久茀,共約鋤榛菅。
當結明月期,與君酌醇源。
黃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亞夫(或作亞父),晚號青社。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庭堅父。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時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歷一府三州,皆為從事(同上書)。以其詩文及交游事跡考之,初幕長安,慶歷末徙鳳翔,旋隨宋祁幕許州。后隨晏殊重幕長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許州,受知于文彥博。五年,文彥博徙知青州,辟庶為通判(清光緒《益都縣圖志·官師志》)。至和中,攝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見《黃氏金字牒譜》。曾自編《伐檀集》,《宋史·藝文志》著錄《黃庶集》六卷,已佚。今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為詩。 黃庶詩,以明嘉靖六年喬遷訂補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為底本(藏江西省圖書館,有葉德輝親筆跋),校以清干隆緝香堂本(簡稱緝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館據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簡稱宜本),清光緒黃菊秋翻刻《山谷全書》附刻本(簡稱黃本)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