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安祕丞見贈長歌
宋代:王禹偁
我聞進(jìn)士登科換凡骨,信知不是風(fēng)塵物。
貢籍由來數(shù)百年,直疑空卻神仙窟。
其間最貴龍虎榜,乘時(shí)得路為卿相。
一從巢寇犯闕來,梁氏禮闈還草創(chuàng)。
莊宗明宗雖膺命,晉朝漢朝俱不永。
其中縱得神仙材,太平不見哀之哉。
上玄應(yīng)恐天地閑,安仙又謫來人寰。
二十把筆疏辭源,黃河傾落崑崙山。
有周道衰猶嘆鳳,天公留得歸皇宋。
天水夕郎掌貢時(shí),禹門萬仞連云聳。
不是真龍不能過,嗔波怒浪澆雷火。
是歲北極七箇星,一時(shí)下降為門生。
安仙堂堂冠其首,六星煌煌愿隨后。
騶虞賦就鏗金石,丹水詩成摛錦繡。
玉皇殿前受恩渥,一時(shí)命入芙蓉幕。
獨(dú)得歸州近巫峽,十二晴峰長在睫。
郡齋狂醉復(fù)狂吟,書盡巴東一川葉。
邇來游宦五六年,吳山越水供新編。
還同白傅蘇杭日,歌詩落筆人爭傳。
去年始上蕓香閣,出典陶丘滯鋒鍔。
阮籍營中浮蟻馨,亞夫門外垂楊弱。
驥足雖知暫縻絆,樽前未始長嗟嘆。
只應(yīng)會得老聃言,大器本來成較晚。
吾君正是興文教,不日徵歸掌綸誥。
醉挨雉扇掃宮辭,怒上螭頭呈諫草。
筆下追還三代風(fēng),祛盡澆漓成古道。
丈夫方見兼濟(jì)才,莫學(xué)西山採薇老。
我今自是蓬蒿身,如何一見如故人。
長歌謂我相翦飾,便疑平地升青云。
文章難得逢知己,知己相逢貴終始。
伊我行止方悽悽,老親稚子相顧啼。
出門動足歧路迷,得君引上登天梯。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jì)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jìn)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fù)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yùn)動的先驅(qū),文學(xué)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shí),風(fēng)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fù),格調(diào)清新曠遠(yuǎn)。著有《小畜集》。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