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咸因春游商山下得三怪石輦致郡齋甚有幽趣序其始末題六十韻見示依韻和之
宋代:王禹偁
詠盡千峰雪,吟行六里春。
布多成暇政,方稱好閑身。
物得商山下,形如震澤根。
初期谷城叟,乍遇魏榆神。
固異它山石,還同似玉珉。
繞看猶汩沒,斲見漸輪囷。
草擁才抽甲,煙封幾得辛。
綠藏苔漠漠,青亂葉蓁蓁。
蛟蜃渾疑活,琳瑯勢逼真。
杖敲清有韻,衣拂瑩無塵。
起似生徐甲,扶如醉伯倫。
知吾憐磊落,移爾出荒榛。
留滯誠為久,遭逢蓋有因。
勝攜墮鵲印,喜過駭鷄玲。
齊列幽齋畔,休藏古澗濱。
未邀耽酒客,先對抱琴人。
帶蘚形雖瘦,穿交氣已振。
自非懷峭絕,安得免沉淪。
月影無云夕,煙姿有雪辰。
參差光互動,高下勢相均。
接待同嘉士,搜求等雋民。
蒼茫勞拂拭,感遇似陶鈞。
撫惜情如舊,裝添景自新。
窗風聲淅淅,檐鳥語欣欣。
映合移紅藥,遮須翦綠筠。
使君安置后,勾我往來頻。
捫摸閑垂袖,偎挨醉脫巾。
海山低岌嶪,華岳小嶙峋。
鷺毳瑩如霰,蝸涎曳似銀。
峰巒輕菡萏,雕琢笑麒麟。
雨霽嵐光滴,春晴黛點勻。
鼎分聊自得,芝秀好相親。
宋隕知難及,秦鞭似弗仁。
無瑕收作寶,不速敬如賓。
仙掌憐應拔,出眉妬亦嚬。
罅開青虎眼,痕駮黑虬鱗。
怪隠深難測,神驅(qū)恐不遵。
倚多涼透骨,臥近冷侵茵。
蹙縮迴蛇尾,谽谺齚獸脣。
云孤堪結(jié)伴,松老合為鄰。
對恥風標俗,題愁格力貧。
玉堆深媿白,黛潑不如彬。
埋去甘長往,移來忽併伸。
露噴秋洗髮,云觸曉生津。
清越時堪叩,嵌崆永不磷。
似龍兼易擾,如虎豈難馴。
夜檻含星彩,晴軒爍日輪。
三人鐺腳看,一盞甕頭醇。
羅殺迎潮怒,干將插土皴。
沉沉吁可怪,瑟瑟比難臻。
鬭瑩寧饒璧,爭年不讓椿。
閑書堪試筆,醉坐好垂綸。
何啻為三友,還應直萬緡。
貪看棋錯路,競愛酒記巡。
利若刀懸蜀,危于閣聳陳。
一拳終太小,五色卻非純。
有泐應難待,無言詎可詢。
摩挲夸玉立,圍繞似環(huán)循。
為匠雖非郢,吟詩莫謂秦。
須容一株上,題著舊詞臣。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qū),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diào)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