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縫泉清輕而甘滑傳聞有年矣前此數欲疏引入州治久不克就予至則命工人尋舊跡相地架竹旬月而水懸聽事又析一支以給中堂一支以入西閤其下流則
宋代:蘇頌
峨峨鳳凰山,有泉出其腋。
初微才濫觴,漸大乃穿石。
靈苗蔭荼槚,寶氣近金錫。
毖彼淵源長,茲惟云霧液。
人傳煮茗奇,味與中泠敵。
陸生不到此,云誰能賞識。
牙城據岡巒,舊井皆滷瀉。
先時屬經營,曾未致點滴。
及此川谷盈,空為畎澮積。
我昨尋勝游,偶見為心惻。
料工度山原,舉步過門戟。
水道茲可行,面勢正相直。
剪裁竹千竿,接聯筧萬尺。
派別起中阿,架空逾下稷。
不及浹旬間,已到堂皇側。
吐熘始涓涓,循除俄??。
盈科殊未止,過顙非用激。
公堂及燕寢,股引各疏脈。
何期南澗流,近在使君宅。
日用助烹爨,歲儲供醴醳。
冬春雖暫竭,秋夏多余瀝。
一支出橫廊,通衢見勿幕。
衆器競挹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