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簽判張太博移竹
宋代:蘇頌
梁苑有脩竹,移來正得時。
新開一齋館,分植兩軒墀。
璅碎青金影,纖圓碧玉枝。
物應人共美,性與地兼宜。
漸喜聲成韻,毋傷色暫衰。
寧因惡土變,自與好風期。
窗闥常相對,闌干不用施。
看憐朝露爽,坐覺晝陰遲。
擬富非侯等,親鄰見鳳姿。
燕杯留幾席,畫筆置藩籬。
護長防將折,刪枯欲更滋。
破憂談將解,化恐誤仙騎。
節聳蛟螭骨,苞翻虎豹皮。
竿長終勁挺,根困任離披。
肯顧柯亭賞,休思渭水持。
吟余毫亦健,灌罷器頻欹。
戴譜須書此,淇園未羨之。
七賢嘗伴侶,六逸重猶夷。
緬繼斯人躅,如吹仲氏篪。
蕭然發清思,頼爾作良知。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