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草萊章詧
宋代:呂陶
漢焰中熄哀平微,子云有道不有時。
立言盡括二儀數,八十一首淵而微。
至神不形復不見,玄道固非人易知。
劉歆嘗恐覆醬瓿,切憤學者斯言垂。
桓譚亦謂傳必久,賤近貴遠可逆推。
史臣俗筆擬僭號,數字豈免萬世譏。
侯芭英骨久沒地,千均難用一發維。
幸且綿綿未歇絕,果與后代揚雄期。
環中先生悟達者,力舉雄道潛其思。
著圖課見歷象運,發隱扣達干坤機。
深嗟范望用心苦,意與測異將奚歸。
乃覃精義述講疏,直論雄心非詭隨。
愚聞是書百日就,瀝懇再拜求觀之。
先生訓我有大略,筆端粗可言亳釐。
在玄曰首易曰卦,玄凖易數不凖詞。
方州部家雖列位,非類六爻高與卑。
第當縱橫以算計,豈可連缺如象為。
夜詞多兇晝多吉,陽家貴偶陰家奇。
謹持此理讀九贊,人事粗可詳其宜。
余地三極藴奧妙,一朝未許以意窺。
我從誨言日勉勉,始若得濟終無涯。
性庸才下道悠遠,策發未進吁可悲。
愿從諸生北面請,庶幾一釋終身疑。
呂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鈞,叫凈德,眉州彭山(今屬四川)人(《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呂氏族譜》)。仁宗皇祐進士,官銅梁、壽陽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又舉制科,改蜀州通判,遷知彭州。因反對榷茶,貶監懷安商稅。哲宗即位,起知廣安軍,召為司門郎中,擢殿中侍御史,遷左司諫。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黨爭,出為梓州、成都路轉運副使。七年,復入為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出知陳州,徙河陽、潞州。紹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黨籍謫提舉潭州南岳廟。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寧元年(一一○二)致仕(《凈德集》馬騏序)。著有《呂陶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所錄,輯為《凈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東都事略》卷九七有傳。 呂陶詩,以武英殿珍版《凈德集》為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閣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三本收詩數量稍有不同,以文淵閣本收詩最少,錯訛較多。新輯得的集外詩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