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韓端明
宋代:呂陶
要道根皇極,純王攬懿綱。
域中洪造廣,天下大形彊。
臣主同千載,藩宣奠四方。
干文耀參井,地鎮聳岷梁。
景谷余波迥,靈關古塞荒。
限蠻唐節制,析部漢封彊。
石穴延通道,山扄設巨防。
利源充內帑,兵勢壓巴羌。
付畀關休戚,權宜任弛張。
紫封傳墨敕,金印坐黃堂。
自昔都俞重,其誰德業彰。
乖崖施遠略,忠獻紹前良。
樂得中和職,人躋富庶鄉。
含生知化力,永日載春陽。
滲漉淵源在,醲醇骨髓藏。
深和流耳目,盛事載縑緗。
歲月徒為久,風猷信不忘。
恩褒賈逵祀,人愛召公棠。
檜有喬枝茂,蘭宜后葉芳。
惟公真輔翼,與世會明昌。
間發干坤秀,親逢日月光。
國華增黼黻,地寶獻琳瑯。
尹道存先覺,軻心藴至剛。
朝廷尊閥閲,士黨貴文章。
髙視云霄路,遐飛翰墨場。
鵬圖指溟渤,驥步得康莊。
藩會初關決,仙瀛已踐揚。
本元游秘府,侍從陟清廂。
偉望全康濟,周才歷浩穰。
中天承帝選,南國撫民傷。
使范資勤恤,君言務肅將。
繡衣新燦燦,大旆遠皇皇。
賑惠常聞黯,澄清乃識滂。
疲羸起溝壑,暴濫去豺狼。
大節堅持守,純忠自激昂。
還登文石陛,頻上諫書囊。
人鑑分今古,神龜憲否藏。
斯猷三接告,至理一言詳。
柱下尊良史,螭頭立左郎。
纂修該七法,注録擅三長。
午夜星垣迥,南風省戶涼。
揮毫綸彩爛,垂佩玉聲鏘。
春老常聯萼,云晴鴈綴行。
雄名出蘇李,公論美常揚。
眷倚隆矜式,諮詢行贊襄。
得人居內相,有道輔明王。
大手憑才識,深謀協典常。
五花曾執判,七寶屢登床。
燕見趨東閣,優容對未央。
儀刑真謇謇,謨訓極洋洋。
重委臺綱正,終圖國體康。
至誠頻啟導,大事費裁量。
多僻消芽孽,羣邪潔肺膓。
諄諄聞藥石,凜凜畏冰霜。
論議他奚恤,猷為己所當。
安危一身繫,出處萬民望。
蔡俗嗟延哺,堯心慮納隍。
建侯崇屏翰,選德庇災殃。
異政乘時立,清飈與惠翔。
界中生稆谷,境上散飛蝗。
儒將能專閫,神兵豈頓鋩。
十連循節鉞,四面固金湯。
拓地歸充國,謀軍得子房。
天威神臂指,戎氣窒喉吭。
屬國恬懷撫,函書恥謾狂。
具贍宜廟幄,遐福合陵岡。
迺顧西南遠,明如左右旁。
大門堪世守,輿頌愿時飏。
命策榮千矢,封圭判二章。
物傳家乃舊,刀應夢為祥。
善事知弓冶,奇毛識鳳凰。
百尋標落落,萬頃信汪汪。
廟瑟余音靜,庖刀發刃鋼。
闊難求畛域,微不誤毫芒。
雅意儒為寶,宏規沼象璜。
魯公先請學,高?力崇庠。
教化惟敦奬,衣冠敢怠遑。
七經登講舍,數仞企師墻。
樂善無遺芥,懲非易去稂。
百城損慱塞,萬井絕貪攘。
牧廐寛收歛,窮閻飽歳糧。
吏姦藏瓜吻,人瘼愈膏盲。
昔謂庖廚侈,徒矜口體嘗。
愛心加俎豆,和氣落壺觴。
蔀屋晴曦燭,枯荄湛露瀼。
盛時逢召杜,奕世見龔黃。
至矣紓宵旰,熙然協雨旸。
里閭敦悌讓,原野競農桑。
指顧寧陬落,生成及稻梁。
邊聲息金皷,民室富囷倉。
共樂親熒座,僉期輔峻廊。
定登賢相器,行促舍人裝。
奕奕驅軺傳,喈喈餙鏤钖。
矢謨勤翼舜,納誨永隆商。
鄭武髙風盛,韋成懿跡相。
洪鑪專鼓鑄,大鼎薦烹鬺。
浩漡躋民域,安平援世航。
詩人褒繡袞,坤道吉黃裳。
歌舞真賢進,光華至治香。
欲知能事畢,四海處陶唐。
呂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鈞,叫凈德,眉州彭山(今屬四川)人(《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呂氏族譜》)。仁宗皇祐進士,官銅梁、壽陽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又舉制科,改蜀州通判,遷知彭州。因反對榷茶,貶監懷安商稅。哲宗即位,起知廣安軍,召為司門郎中,擢殿中侍御史,遷左司諫。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黨爭,出為梓州、成都路轉運副使。七年,復入為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出知陳州,徙河陽、潞州。紹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黨籍謫提舉潭州南岳廟。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寧元年(一一○二)致仕(《凈德集》馬騏序)。著有《呂陶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所錄,輯為《凈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東都事略》卷九七有傳。 呂陶詩,以武英殿珍版《凈德集》為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閣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三本收詩數量稍有不同,以文淵閣本收詩最少,錯訛較多。新輯得的集外詩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