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馮樞密
宋代:呂陶
帥領來全蜀,掄魁祗一人。
崧髙雪山勢,清徹錦江津。
旒冕思長策,機衡屬老臣。
部中方拜賜,天下又迴春。
出處無非道,安危繫此身。
巖贍殊慶快,涂說敢開陳。
圣運重熙久,皇威萬里振。
勒兵充宇宙,按劍待煙塵。
權術輕三表,韜鈴貴五申。
招懷及蠻徼,指顧下洮岷。
文誥傳荒服,天聲壓外鄰。
捷書連歲上,故壤一朝新。
計費千金易,論功百勝頻。
征衣空杼軸,戰(zhàn)骨委荊榛。
水旱干坤慘,錐刀畎畝貧。
人情危欲鎮(zhèn),帝澤壅難均。
幸會公歸國,相歡物在鈞。
華心生草野,和氣滿楓宸。
士論歸依切,風謠禱頌真。
嘉謨憑獻納,大事費經(jīng)綸。
治術關休戚,規(guī)模有革因。
號寒思挾纊,引哺愿嘗珍。
圖治雖更化,封侯漫富民。
髙明深鑒照,密勿定諮詢。
悟主言稱舜,論兵諭借秦。
無為羣動悅,不陳四夷賓。
寶鼎千鈞重,薰琴九奏純。
放懷留化日,反掌敘彛倫。
邦體還清靜,王綱務率循。
太平勛業(yè)就,寰海被堯仁。
[ 送別 ]
呂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鈞,叫凈德,眉州彭山(今屬四川)人(《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呂氏族譜》)。仁宗皇祐進士,官銅梁、壽陽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又舉制科,改蜀州通判,遷知彭州。因反對榷茶,貶監(jiān)懷安商稅。哲宗即位,起知廣安軍,召為司門郎中,擢殿中侍御史,遷左司諫。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黨爭,出為梓州、成都路轉運副使。七年,復入為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出知陳州,徙河陽、潞州。紹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黨籍謫提舉潭州南岳廟。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寧元年(一一○二)致仕(《凈德集》馬騏序)。著有《呂陶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所錄,輯為《凈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東都事略》卷九七有傳。 呂陶詩,以武英殿珍版《凈德集》為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閣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三本收詩數(shù)量稍有不同,以文淵閣本收詩最少,錯訛較多。新輯得的集外詩附于卷末。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