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帥赴平涼
宋代:呂陶
劍外開三蜀,回中宿萬兵。
召還宜北覲,賜鉞又西征。
體貌均先后,權綱一重輕。
淵衷尤慎簡,輿意尚難平。
伊昔藩條振,于今治體成。
有為終簡易,無跡但恢閎。
筆下銷頑弊,樽前得隱情。
快如長劍立,通若巨河傾。
闊刃從虛落,醇源及物情。
山川增氣象,草木遂勾萌。
暖褐三冬足,豐疇百室盈。
詠歌今父母,畏服古神明。
方幸華輪柅,俄聞瑞節迎。
渇心猶借寇,翹望欲還瓊。
況復盤關路,常瞻部使旌。
十連依玉帳,一道固金城。
后詔光前出,新棠似舊榮。
于宣推德業,所至盡功名。
塞馬寜非福,溟鵬豈問程。
惟期未溫席,歸去纂家聲。
[ 送別 ]
呂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鈞,叫凈德,眉州彭山(今屬四川)人(《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呂氏族譜》)。仁宗皇祐進士,官銅梁、壽陽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寧三年(一○七○)又舉制科,改蜀州通判,遷知彭州。因反對榷茶,貶監懷安商稅。哲宗即位,起知廣安軍,召為司門郎中,擢殿中侍御史,遷左司諫。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黨爭,出為梓州、成都路轉運副使。七年,復入為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哲宗親政,出知陳州,徙河陽、潞州。紹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黨籍謫提舉潭州南岳廟。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寧元年(一一○二)致仕(《凈德集》馬騏序)。著有《呂陶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所錄,輯為《凈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東都事略》卷九七有傳。 呂陶詩,以武英殿珍版《凈德集》為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津閣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三本收詩數量稍有不同,以文淵閣本收詩最少,錯訛較多。新輯得的集外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