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成都知府鄧潤甫溫伯內(nèi)翰道中見寄
宋代:馮山
畫舸秋離峽,長江水嚙堤。
郡樓高送別,客袂摻分睽。
前后聲難繼,升沉分不齊。
私心常有待,得意幸相攜。
千里聞鳴鳳,三年倦割雞。
一哀纒性命,萬事錯(cuò)端倪。
英俊聯(lián)翩起,清華直上躋。
平生依筆硯,俛首失鋤犂。
同嗜餐秋菊,忘言病夏畦。
精粗分玉石,去住即云泥。
近列多鴛鷺,誰人享駃騠。
徊翔趨鳳閣,隱約駕雞棲。
訓(xùn)誥資溫潤,衣冠出品題。
風(fēng)流清憲府,威望肅朝閨。
戲彩江湖樂,觀濤歲月稽。
還朝垂拱北,易帥華陽西。
舊德傾中外,歡謠浹庶黎。
忽聞旌棨近,頓解簿書迷。
一笑何勝喜,高談為少低。
長篇追杜老,余論及曹谿。
把酒聽新闋,尋山傍小蹊。
欹斜行疊嶂,空曠上危梯。
拾掇留樽俎,蕭疏愧糗藜。
故人難會(huì)遇,壯士合悲啼。
物理紛無定,年華去可悽。
王師行解甲,盟府重盤圭。
劍外聲文鐸,關(guān)中息戰(zhàn)鼙。
時(shí)清數(shù)相見,寧望胯金犀。
馮山(?~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獻(xiàn)能,安岳(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jìn)士(《兩宋名賢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神宗熙寧中為秘書丞、通判梓州。九年(一○七六),鄧綰薦為臺(tái)官,不就(《續(xù)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七三)。哲宗元祐間,范祖禹薦于朝。紹圣元年卒(《安岳集》劉光祖序),官終祠部郎中,追贈(zèng)太師。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詩十二卷。事見《宋史》卷三七一《馮澥傳》。 馮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安岳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館刊《宋人集》乙編《馮安岳集》(簡稱宜秋館本)、清汪文柏跋清鈔本《安岳馮公太師文集》(簡稱清鈔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安岳吟稿》(簡稱小集)。另從《永樂大典》輯得集外詩二首,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