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
宋代:劉筠
良弼論思暇,英才視草余。
西清承密旨,東觀類羣書。
左氏先經日,征南發例初。
編年終顯德,歷帝自凡蘧。
一覽無前古,三長豈后予。
宏綱提要妙,至論絕籧篨。
訛繆刊三豕,公乎喜衆狙。
菁英咸采掇,疣贅盡銷除。
組織千章合,研窮萬象虛。
胡為參也魯,亦造仲尼居。
處末加駢拇,于中或輔車。
乘軒思衛鶴,努力效劉馿。
見彈曾求炙,臨川復羨魚。
孰云貂可續,自愧鶚難如。
早入希東郭,先知服子輿。
直非頭似筆,智謝里名樗。
蝸舍游從寡,鶉衣禮貌疏。
寸陰嗟荏苒,十駕敢躊躇。
天祿楊雄閣,承明嚴助廬。
時陪折俎宴,頓異帶經鋤。
繫日親函丈,他門絕曳裾。
卓錐然有地,擔石尚無儲。
獵犬方勞指,神龜可避漁。
屠門夸大嚼,鼠壤鄙余蔬。
闕里辭難措,漳濱病且祛。
學勤徒力爾,性拙奈天歟。
大道今興起,先生意卷舒。
正為王者瑞,何羨使君旟。
暗室欣觀火,頹波頼決渠。
當仁如退讓,末跡定淪胥。
劉筠(九七一~一○三一),字子儀,大名(今屬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進士(《郡齋讀書志》卷一九)。授館陶尉。五年,入為大理評事、秘閣校理(《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三)。景德元年(一○○四),為大名府觀察判官。與修《冊府元龜》,書成,轉左正言、直史館。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遷右司諫、知制誥(同上書卷八三),加史館修撰。出知鄧州,徙陳州。還,知貢舉,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天禧中為翰林學士。五年(一○二一),以右諫議大夫知廬州(同上書卷九七)。干興元年(一○二二),遷給事中,復召為翰林學士。踰月,拜御史中丞(同上書卷九九)。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樞密直學士、禮部侍郎、知潁州(同上書卷一○二)。四年,為翰林學士承旨、權判都省(同上書卷一○五)。六年,以龍圖閣直學士再知廬州。九年卒(同上書卷一○六),年六十一。謚文恭。有《冊府應言集》十卷、《榮遇集》十二卷、《肥川集》四卷、《表奏》六卷、《刀筆集》二卷等(《郡齋讀書志》卷一九、《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宋史》卷三○五有傳。 劉筠詩,今存《肥川小集》一卷,見《兩宋名賢小集》。又《西崑酬唱集》收詩七十二首,多不見于《肥川小集》。今錄《西崑酬唱集》詩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宛珠堂本為底本,錄《肥川小集》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并以前者為主,凡有重出則刪后者,二書異文酌出校記。又從《會稽掇英總集》、《古今歲時雜詠》、《天臺續集》等輯得詩二十二首,合編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