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十一月甲申以使來武岡坐茅茨之室逼閭閻之陋無故人往來之樂懷羈旅不足之情于是有游古山之寺在縣西十五里而山水俊拔深秀亦有可愛者因留置
宋代:彭汝礪
淡日沙村晚,霜晴溪路遙。
蠻人瞻虎節,田父看星軺。
使指勤咨問,君恩費養調。
畏途諳跋涉,遺策問蒭蕘。
臘近云長暝,春遲雪未消。
遠空低幕帟,疊嶂露瓊瑤。
板屋誰家舍,茅檐何處橋。
梅香浮遠水,藤古上重霄。
細草眠黃犢,巔崖落皁雕。
兒童晴出牧,婦女晚歸樵。
樵髻騎吹笛,斑衣行踏謠。
封疆連五嶺,習俗帶三苗。
狐鼠藏溪老,豺狼脫洞驕。
今當蒙潤澤,久已靜氛妖。
歌舞隨鄉地,耕桑托圣朝。
威儀欣用夏,姓氏恥稱猺。
僧至不千里,寺名非一朝。
小亭浮草莽,高閣出苕蕘。
泉細能沾潤,峰危欲動搖。
會觀禪味足,還見講花飄。
茶汎波無跡,香深篆未消。
遠游貪物象,久客厭塵囂。
子美詩千首,淵明醉一瓢。
倘來淹白晝,輕去恨連宵。
野色隨行李,灘聲逐畫橈。
舄歸煙漠漠,旌旋雨蕭蕭。
淡月生昭曠,青燈照寂寥。
歲時惟箭激,江海祇萍漂。
洪井連廬阜,蒲山近斗杓。
且從周夢去,莫作楚辭招。
[ 山水 ]
彭汝礪(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資,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授保信軍推官,武安軍掌書記。神宗熙寧初,召為監察御史里行。元豐初,出為江西轉運判官,徙提點京西刑獄。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為起居舍人,逾年遷中書舍人。以言事落職知徐州,旋加集賢殿修撰,入權兵、刑二部侍郎,進吏部尚書。因劉贄事出知江州,紹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為樞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礪墓志銘》),年五十四。著有《易義》、《詩義》及詩文五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四十卷),已佚。后人收輯遺詩為《鄱陽集》十二卷,編次多舛誤重復。《宋史》卷三四六有傳。彭汝礪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鄱陽集》為底本,校以清嘉慶周彥、高澤履刻《鄱陽詩集》(簡稱嘉慶本),傅增湘校清鈔《鄱陽先生文集》(簡稱傅校)。參校宋陳思輯《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清曹庭棟輯《宋百家詩存》(簡稱詩存)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