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五日三陂橋晚眺
宋代:呂南公
漲水久已退,擎泥草扶疏。
平疇極我目,一來施犁鋤。
九夏行過六,尚憂復污潴。
哀咨此鄉民,耕力豈躊躇。
地勢苦卑薄,況無古川渠。
愁潦懼熯干,不可保終初。
昨者多暑雨,洪波日凌虛。
新來滿旬晴,滲涸類灌蒩。
垂秋且當蒔,到否知何如。
搖搖衆農心,凜若畏簡書。
遠瞻來南山,其壤似郊墟。
依微綠秀間,浮白略散舒。
間喜早稻吐,因高得紆余。
幸無風早催,聊濟升斗儲。
天下有大福,唯民樂田廬。
樂哉俟豐登,快我羈旅居。
呂南公(約1047--1086),字次儒,簡稱南公。建昌軍南城縣豐義鄉人(今江西黎川縣裘坊鄉一帶)。北宋文學家。博涉豐富,書無不讀,為文不喜綴緝陳言。熙寧中,(公元1073年左右)士方推崇王肅、馬融、許慎之業,剽掠臨摹之藝大行,獨南公不能逐時好。一試禮闈不遇,遂退而樂室灌園,益著書,且借史筆以寓貶,以斧名齊。元佑初,(公元1086年)立十科士,曾肇疏稱之欲命以官,旋卒。南公著有灌園集二十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