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和惠貺佳什惇敘世契誦詠感慨情見乎辭因次其韻
宋代:劉跂
恭聞裕陵初,文物萬古先。
仁英所造士,臺閣徧招延。
堂堂丹陽公,發(fā)軔自賓筵。
維我先大夫,整駕亦周旋。
一時起接武,千里稱比肩。
俱陳曲臺議,共校天祿編。
心期久相契,燥濕無改弦。
晚登廊廟席,玉筍照華顛。
廐馬并飛蓋,齋榻連脩椽。
到今啟事帖,尺牘余藤牋。
憶我既冠后,羣趨集英前。
公持柱史橐,水鏡資平銓。
謂宜掇上第,擊節(jié)稱奏篇。
聲名竟寂寂,感遇空拳拳。
事過劇脫兔,邇來三十年。
翰墨恍未落,拱水森已圓。
嗟哉最孤露,罪戾深益纏。
迷途雖云指,頑質(zhì)何由鎸。
以茲衆(zhòng)惡歸,白首猶迍邅。
屢驚流夜郎,敢望尉通泉。
弦腸恐齊斷,身璧欲俱捐。
豈知巢傾覆,胎卵卻復(fù)全。
圣主日方中,照曜無黨偏。
宸筆下霄漢,一洗空宿愆。
生還出望外,喜極悲淚漣。
詩書手自束,衣袂輕欲翾。
猶憂抱沈瘵,針石久未蠲。
朅來問醫(yī)藥,蹭蹬淮之壖。
追惟曩時樂,夢破無重眠。
疇知王公子,但說副車賢。
持帶走窮隸,趣駕來飛旃。
勞我鬢霜雪,歡顔語?娟。
北堂太夫人,備福獨(dú)綿綿。
往者三殿朝,吾親亦班聯(lián)。
問訊逮妻女,悲懽深愴然。
升堂一拜阻,自痛久拘攣。
念子事方殷,使客舟車駢。
撥忙屢顧盼,尊酒勸留連。
新詩又來辱,巨軸星斗懸。
七字健欲活,靡靡爭春妍。
夷途取騄驥,武庫出戈鋋。
驟聞吳叔辯,霍然病欲痊。
感子重拜嘉,儻未溝壑填。
西風(fēng)理歸棹,往稼汶陽田。
王途正清廓,天子仁如天。
軒冕豈不好,于我亦青氈。
政惟蕭丘火,寒焰寧復(fù)然。
亨衢子當(dāng)騁,愿言早著鞭。
高閎富令息,犢子亦所憐。
世交固未替,更頼清白傳。
劉跂,字斯立,時稱學(xué)易先生,東光(今屬河北)人。摯子。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jìn)士,釋褐亳州教授。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歷雄州防御推官,知彭澤、管城、蘄水縣。以其父為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紹圣初,又因其父入黨籍,牽連免官。徽宗立始復(fù)官,卒于政和末,官終朝奉郎。有《學(xué)易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四卷。事見《宋史》卷三四○《劉摯傳》。劉跂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學(xué)易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