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成季召會于西溪會上賦詩須多韻仍用故事或舊詩十事已上未終席而成違者浮以三大白罰者四人予與成季免焉
宋代:李復
華林園中千金堤,銅龍吐水天泉池。
八公山下劉安臺,城郭周圍雜花開。
流金寶劍為秦出,彩鹢羽觴浮洛來。
著處祓除務是日,西關千人萬人出。
脩脩美竹帶林高,激湍遠照崇山碧。
主人濟南舊詞伯,蕓閣鉛丹事書冊。
載酒展席俯長流,一飯未嘗留俗客。
拂地低回舞袖翻,簫管哀吟動魂魄。
天晴初暖云自嬌,風柔徐動花無力。
氣酣傾倒不自惜,屢顧空尊有愁色。
豈學飛蚊一餉樂,論文清心聽鳴鏑。
詩壇誓衆軍令嚴,立表下漏不容刻。
神意慘淡諠嚯寂,疊簡搖毫辭舉白。
欲徵故事入新語,摯虞追嘆慚束皙。
山陰衣冠交履舄,千載風流傳不息。
繭紙墨妙龍鳳飛,遠近家雞皆斂翼。
明年此會恐難得,俯仰之間已陳跡。
來者興嘆感斯文,后之視今今視昔。
李復(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銘》),字履中,號潏水先生,原籍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因其先人累官關右,遂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同上書《李居士墓志銘》)。與張舜民、李昭玘等為文字交。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五年,攝夏陽令。哲宗元祐、紹圣間歷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經略安撫司機宜文字。徽宗崇寧初,遷直秘閣、熙河轉運使。三年(一一○四)知鄭、陳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東轉運副使。靖康之難后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十六卷,其中詩八卷。事見《潏水集》附錄宋錢端禮撰《書潏水集后》及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四,《宋元學案》卷三一有傳。 李復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潏水集》為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藏北京圖書館,簡稱文津閣本)和殘存《永樂大典》中李復詩。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