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李教授
宋代:李復
君不見屈平放逐南辭楚,顦顇行吟羣江浦。
一聞鼓枻笑獨醒,搔首低回愧漁父。
又不見淵明彭澤投簪纓,退隠衡門依五柳。
凝塵滿匣不鳴絃,頭上接?親漉酒。
爾后寥寥幾百年,醉鄉途路隔云煙。
空看青鑑悲毛髮,不向芳尊問圣賢。
天邊酒星嘆寂寞,太白相逢發嘲嚯。
悲風苦霧動星愁,欲惱寒蟾對杯酌。
舞袖低回雙鶂退,曾憶婆娑拂仙桂。
云間月下兩茫然,牢落江山無勝氣。
星星今古夢中身,巧力爭求身后名。
衛鶴莫矜軒冕貴,魯鶋曾見鼓鐘驚。
園林昨夜春風滿,待得花開春已半。
流鶑才怨曉紅飛,布谷已催秋種晚。
藻間養子碧魚肥,石上拳牙紫蕨齊。
柳下驚逢金騕褭,花深聞唱白銅鞮。
須知向眼光陰好,忍困饑腸守枯藁。
明年雖見舊花開,卻恐花枝笑人老。
終南紫翠倚天高,渭水東流入海潮。
水去不回山不改,茫茫曾歷幾昏朝。
君看曠達是劉伶,寵辱冥心過一生。
枕麴潄醪方自得,任從耳畔發雷霆。
李復(一○五二~?)(《潏水集》卷八《恭人范氏墓志銘》),字履中,號潏水先生,原籍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因其先人累官關右,遂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同上書《李居士墓志銘》)。與張舜民、李昭玘等為文字交。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五年,攝夏陽令。哲宗元祐、紹圣間歷知潞、亳、夔等州。元符二年(一○九九),以朝散郎管勾熙河路經略安撫司機宜文字。徽宗崇寧初,遷直秘閣、熙河轉運使。三年(一一○四)知鄭、陳二州。四年,改知冀州;秋,除河東轉運副使。靖康之難后卒。撰有《潏水集》四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十六卷,其中詩八卷。事見《潏水集》附錄宋錢端禮撰《書潏水集后》及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四,《宋元學案》卷三一有傳。 李復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潏水集》為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藏北京圖書館,簡稱文津閣本)和殘存《永樂大典》中李復詩。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