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仙
唐代:白居易
人有夢仙者,夢身升上清。坐乘一白鶴,前引雙紅旌。
羽衣忽飄飄,玉鸞俄錚錚。半空直下視,人世塵冥冥。
漸失鄉(xiāng)國處,才分山水形。東海一片白,列岳五點青。
須臾群仙來,相引朝玉京。安期羨門輩,列侍如公卿。
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致誠。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輕。
卻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驚。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巖扃。恩愛舍骨肉,飲食斷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空山三十載,日望輜輧迎。
前期過已久,鸞鶴無來聲。齒發(fā)日衰白,耳目減聰明。
一朝同物化,身與糞壤并。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營。
茍無金骨相,不列丹臺名。徒傳辟谷法,虛受燒丹經。
只自取勤苦,百年終不成。悲哉夢仙人,一夢誤一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