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蕭侍御憶舊山草堂詩,因以繼和
唐代:白居易
琢玉以為架,綴珠以為籠。玉架絆野鶴,珠籠鎖冥鴻。
鴻思云外天,鶴憶松上風。珠玉信為美,鳥不戀其中。
臺中蕭侍御,心與鴻鶴同。晚起慵冠豸,閑行厭避驄。
昨見憶山詩,詩思浩無窮。歸夢杳何處,舊居茫水東。
秋閑杉桂林,春老芝朮叢。自云別山后,離抱常忡忡。
衣繡非不榮,持憲非不雄。所樂不在此,悵望草堂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