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詩二首 其二
宋代:陳瓘
廬山景何如,勝跡多已古。
水石相回旋,天地巧排布。
我本天涯人,未知有廬阜。
恨不早經過,西征一何暮。
香爐在何許,縹緲凌高空。
卻入白蓮沼,令人思遠公。
高巖草堂在,吏隠居其中。
至今三尺童,猶能話白公。
可想不可見,山色空重重。
水流來何遠,所過生苔蘚。
自古垂飛簾,至今不能捲。
此外猶足觀,足力已困竭。
僧居本靜閑,群鳥爭囀舌。
恰欲高枕眠,魂夢恐遭聒。
知是乘雨來,山路泥滑滑。
陰云猶未收,明朝又西發。
陳瓘(1057-1124年),字瑩中,號了齋,沙縣城西勸忠坊人。宋元豐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書記。 歷任禮部貢院檢點官、越州、溫州通判、左司諫等職。 陳瓘為人謙和,不爭財物,閑居矜莊自持,不茍言談,通《易經陳瓘于書法,造詣亦頗深。真跡傳世唯《仲冬嚴寒帖》。李綱曰:“了翁書法,不循古人格轍,自有一種風味。觀其書,可以知氣節之勁也。”鄧肅曰:“開卷凜然,銅筋鐵骨,洗空千古,側眉之態,蓋魯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儀曰:“精勁蕭散,有《蘭亭》典型”。由是觀之,其書法出神入化,可謂高妙矣。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