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歐陽生善相
宋代:釋德洪
薛公衣尚敝,饑腸轉鳴雷。
天子征遼東,細君笑靨開。
吾夫雖奇蹇,要是高世材。
發必藉時耳,今豈其時哉。
往見張將軍,喜曰真吾儕。
三矢定天山,英聲馳九垓。
房杜未肉食,席門蒙積埃。
但余王氏子,文字相追陪。
賢哉太夫人,智鑑照襟懷。
嘗自撫其子,國鼎真鹽梅。
但未識其友,試與俱而來。
窺窗見之喜,亟使羅尊壘。
果見貞觀間,相逐登三臺。
予嘗閲舊史,至此嘗徘徊。
數子初未貴,踽踽蒿與萊。
而彼一女子,底藴遭窺猜。
何知婁師德,碩大非栽培。
譬之萬頃波,但見瑠璃堆。
倔強如梁公,包撫等嬰孩。
掩卷發長想,鄙吝為崩頹。
吾今著田衣,百念如冷灰。
功名一破甑,掉臂首不回。
頗怪歐陽生,諛語坐差排。
人生如逆旅,歲月苦逼催。
懸知賢與愚,終作土一抔。
美惡何足道,君亦真恢諧。
愚賢君勿取,吾肯罪形骸。
不肖君謂賢,是適為吾咍。
重輕寧在子,意子定癡獃。
所喜亦清散,時時過茅齋。
明日念當行,引紙研松煤。
詩成極醇釅,蒲萄初潑醅。
釋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號覺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雙成,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試經于東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為僧。四年后南歸,依真凈禪師于廬山歸宗寺,隨真凈遷洪州石門。二十九歲始,游方東吳、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涼寺。冒名剃度事發,入獄一年,勒令還俗。后至東京,入丞相張商英、樞密郭天信門下,再得度,賜名寶覺圓明禪師。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張、郭貶黜,亦受牽連,發配朱崖軍(今海南三亞)。三年,得釋。四年,返筠州,館于荷塘寺。后又被誣以張懷素黨繫留南昌獄百余日,遇赦,歸湘上南臺。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書善畫,尤擅繪梅竹(《圖繪寶鑑》),多與當時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詩名最盛(《四庫全書·林間錄》提要)。有《石門文字禪》、《天廚禁臠》、《冷齋夜話》、《林間錄》、《禪林僧寶傳》等。事見《石門文字禪·寂音自序》,《僧寶正續傳》卷二、《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一七有傳。 德洪詩,以明萬歷二十五年徑山興圣萬禪寺刊《石門文字禪》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遺書》本(簡稱武林本),《宋詩鈔補》(簡稱鈔補)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