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游南岳
宋代:釋德洪
退之倔強遷掲陽,道經衡山愛青蒼。
逸羣駿氣不可御,頓塵初控青絲韁。
朝云偶開豈有意,妙意放浪高稱揚。
我生少小善詩律,讀之坐令身世忘。
朅來結友本上座,南游私喜初心償。
橘洲看雪已清絕,更櫂野航浮碧湘。
忽驚萬峰上云雨,走棟飛檐云雨旁。
知誰憑欄俯落日,跳丸一笑千嵒光。
紫金雞含一粒粟,磨塼作鏡傳遺芳。
小庵自披慈忍服,十方普熏知見香。
巉巉玉骨撼不應,但誦妙偈聲瑯瑯。
只今般若臺前路,過者拳拳加敬莊。
我尋遺跡恍自失,譬如一葦航渺茫。
三生為掃坐禪石,往事令人思建康。
紹隆佛種有神足,九旬妙義談汪洋。
當年以法施窮乏,無數珠璣曾斗量。
而今但有樓觀好,再拜顧瞻空涕滂。
我公王事獲勝踐,自謂此樂非尋常。
情高賦詩亦感慨,十年出處何明詳。
竹軒莫涼暑雨過,風檐把玩情激昂。
初如冰輪涌東崦,漻漻云幕方高張。
俄如奇兵出不意,鐵衣雪刃森堂堂。
細窺如春在花柳,芳心皺眼開包藏。
魂驚豪氣立毛發,風檣駕浪犇龍驤。
韻如玉色映晴晝,清如碧瓦粲曉霜。
適如醉鄉識歸路,醇如燒春浮玉觴。
意公前身是太白,醉貌宜披云錦裳。
芳津浣匙飯云子,美液澆齒嘗瓊漿。
吾聞高辭殆天得,寧論結發翰墨場。
酸寒鳥跡無足道,坐令藉湜仆且僵。
皆言筆端有五色,不然古錦纒肺腸。
夜闌掩卷耿不寐,空庭曳履心彷徨。
譬如三伏黃塵道,坐令炎燄欣清涼。
又如病鶴長側腦,仰看千仞孤鸞翔。
嗟余膽大亦欲和,韻險恍疑登太行。
何時坐隅乞詩藁,襟量懸知容攫攘。
吾恐斯文將斷絕,長哦披發下大荒。
兒曹乃欲犯矢石,洪鐘何異施莛芒。
公如珠玉在淵石,榮輝草木皆煌煌。
讀其詩律似仙曲,不雜人間笙與簧。
我非賞音空嘆息,擬欲學之嗟未遑。
遙憐與僧登絕頂,意適暗驚人世忙。
詩成氣焰如項籍,叱咤千人誰敢當。
自嫌白發世不要,萬回歌舞聊佯狂。
盤珠豈有影跡露,霧豹不欲文彩彰。
那知湘上偶邂后,氣岸欣逢許子將。
霜鬢須面一破笑,城隅古寺眠閑房。
心知貴賤不同調,且復抵掌談江鄉。
□□暇日陪杖履,對公豈敢談文章。
茲游正類羊叔子,湛□與山俱不忘。
釋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號覺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雙成,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試經于東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為僧。四年后南歸,依真凈禪師于廬山歸宗寺,隨真凈遷洪州石門。二十九歲始,游方東吳、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涼寺。冒名剃度事發,入獄一年,勒令還俗。后至東京,入丞相張商英、樞密郭天信門下,再得度,賜名寶覺圓明禪師?;兆谡驮辏ㄒ灰灰灰唬瑥?、郭貶黜,亦受牽連,發配朱崖軍(今海南三亞)。三年,得釋。四年,返筠州,館于荷塘寺。后又被誣以張懷素黨繫留南昌獄百余日,遇赦,歸湘上南臺。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書善畫,尤擅繪梅竹(《圖繪寶鑑》),多與當時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詩名最盛(《四庫全書·林間錄》提要)。有《石門文字禪》、《天廚禁臠》、《冷齋夜話》、《林間錄》、《禪林僧寶傳》等。事見《石門文字禪·寂音自序》,《僧寶正續傳》卷二、《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一七有傳?!〉潞樵姡悦魅f歷二十五年徑山興圣萬禪寺刊《石門文字禪》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遺書》本(簡稱武林本),《宋詩鈔補》(簡稱鈔補)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