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觀音像贊
宋代:釋德洪
聲音語言形體絕,何以稱為光世音。
聲音語言生滅法,何以又稱寂靜音。
凡有聲音語言法,是耳所觸非眼境。
而此菩薩名觀音,是以眼觀聲音相。
聲音若能到眼處,則耳能見諸色法。
若耳實不可以見,則眼觀聲是寂滅。
見聞既不能分隔,清浄寶覺自圓融。
以無執故則有光,雖有千臂如兩手。
以無分別故寂滅,雖有千手如一身。
既無分別亦無執,雖有千眼兩目同。
故稱光音寂靜音,及觀世音三種異。
稽首對現妙色身,徧一切處如虛空。
妙哉此像非筆畫,厭足佛子欣慕心。
藕絲銖衣春霧白,覆此隨好光明聚。
一切衆生熱惱滅,我手方捨甘露枝。
唯佛子因心清浄,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畫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燈見。
了知此畫非工有,謂燈能見其可哉。
我無此像乃能贊,如眼見物不自見。
自能說偈不蓄像,眼有見矣燈亦可。
愿持此大解脫門,施衆生作無所畏。
世世但無礙辯才,稱贊觀世音功德。
釋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號覺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雙成,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試經于東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為僧。四年后南歸,依真凈禪師于廬山歸宗寺,隨真凈遷洪州石門。二十九歲始,游方東吳、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涼寺。冒名剃度事發,入獄一年,勒令還俗。后至東京,入丞相張商英、樞密郭天信門下,再得度,賜名寶覺圓明禪師。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張、郭貶黜,亦受牽連,發配朱崖軍(今海南三亞)。三年,得釋。四年,返筠州,館于荷塘寺。后又被誣以張懷素黨繫留南昌獄百余日,遇赦,歸湘上南臺。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書善畫,尤擅繪梅竹(《圖繪寶鑑》),多與當時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詩名最盛(《四庫全書·林間錄》提要)。有《石門文字禪》、《天廚禁臠》、《冷齋夜話》、《林間錄》、《禪林僧寶傳》等。事見《石門文字禪·寂音自序》,《僧寶正續傳》卷二、《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一七有傳。 德洪詩,以明萬歷二十五年徑山興圣萬禪寺刊《石門文字禪》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遺書》本(簡稱武林本),《宋詩鈔補》(簡稱鈔補)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