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晦顯謨近出長(zhǎng)篇德升尚書遂已賡和輙牽鄙思以繼二公之后兼簡(jiǎn)行之待制
宋代:綦崇禮
赤城自昔佳山水,游宦何曾論道里。
朅來五載著閑身,天假衰年幸如此。
偶逢人面即成親,信美那知非我里。
相從晚得世家賢,風(fēng)流未泯典刑全。
豫章杞梓雜蘭玉,向來人物常推先。
一門卿相有三四,功名并列青瑤鎸。
憔悴祗今余此老,北闕薦書誰復(fù)草。
忘懷驟喜肝膽傾,學(xué)道故宜容鬢好。
江湖歷走到海濱,可怕鯨波風(fēng)浩浩。
平時(shí)所寶非瓊瑰,生涯都付瓶與壘。
客至輙留盡歡適,玉山不覺欹崔嵬。
醒來默坐參佛祖,余酲宿障隨驅(qū)排。
衡門我亦棲遲久,卻視華途慚俊茂。
山中麋鹿會(huì)同羣,客里妻奴得相守。
感君向我意甚真,杯酒招邀惟恐后。
往還況此足親知,清談雅集每忘疲。
尚書舊信心如水,京兆猶傳政不私。
共尋泉石豈無伴,卻上云霄知有基。
顧我終焉奚所欲,一丘一壑志愿足。
勝游非遠(yuǎn)閑日多,秋節(jié)正涼新酒熟。
東州西縣君何求,請(qǐng)解行包停去躅。
綦崇禮(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屬山東)人,后徙北海(今山東濰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調(diào)淄縣主簿。召為太學(xué)正,遷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權(quán)給事中,拜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二一)。四年,除試?yán)舨渴汤桑嬷睂W(xué)士院,未幾出知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三八)。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同上書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學(xué)士,進(jìn)兼侍讀、兼史館修撰,尋出知紹興府(同上書卷七五、七八)。五年,罷,退居臺(tái)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其中詩一卷),另《兵籌類要》十卷,附錄三卷。《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綦崇禮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所引。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guó)策
- 三國(guó)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mèng)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