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正字學還方智善作詩贈之
宋代:王洋
惟古于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見微旨。
唇舌齒喉母生子,清濁重輕毛發比。
古者八歲方毀齒,小學師承方肄此。
時及春秋循一軌,臺輿亦知窺閫壘。
齊人謀莒本秘詭,登樓密語不敢指。
兩脣含合不哆侈,見者能知豈徒爾。
后人學疏忽源委,傳會流俗兼下里。
庚辰吳入記前史,郢永遂令齊亥豕。
少知長老習步跬,紅綠誰能辨朱紫。
縱有是師無是士,聞者一笑或掩耳。
我年六十老書幾,倣彿聲形多取似。
目前趨過或但已,翻覆討論徒累累。
方侯大梁舊冠履,結發儒衣長槐市。
發憤編摩貪寸晷,索摘真能窮骨髓。
持以告人遭詆毀,方侯持心直如矢。
尊吾所聞寧轉徙,若不我從知已矣。
我留龜溪同梵庋,羶蕕偶幸親蘭芷。
時論古意自鞭箠,不覺此心思奮起。
乃知古學惟審是,晚乃紛紜聽華綺。
考永聲律究終始,縱不有疑心固喜。
要好誰云不傳紙,革誤鉏疑云糠粃。
欲障東流歸海水,識路直須行不已,靖節琴中有宮徵。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東牟(今山東蓬萊),僑居山陽(今江蘇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進士。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召為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吏部員外郎,守起屬舍人,坐事免(《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權發遣吉州改知邵武軍(《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饒州任罷(《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勝,自號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記》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閣主管臺州崇道觀卒(《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六五)。一說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輯遺文為《東牟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為之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十四卷。事見《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館閣錄》卷八。 王洋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東牟集》為底本,酌校殘本《永樂大典》引詩。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