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惠安縣迎藏經請小參偈
宋代:釋宗杲
稽首十力大導師,三界獨尊無比況。
示現成佛轉法輪,廣演無邊契經海。
衆生心想念念殊,所轉法輪亦差別。
法輪功德不可量,盡思竭力無能測。
有大經卷在一塵,量等三千大千界。
世有聰慧明達人,具足天眼悉知見。
破塵出經作佛事,不作實與非實想。
又以無邊法界空,納在佛身一毛孔。
須彌鐵圍及大海,一一包容無迫隘。
一毛既爾余悉然,導師方便亦如是。
念念普遍諸毛孔,念念克證金剛慧。
念念成就佛菩提,念念滿足普賢愿。
而不生于戲論心,亦不住于深境界。
如夢如幻如水月,如優曇華出世間。
如是常轉大經卷,了無能轉所轉者。
三世諸佛諸菩薩,聲聞獨覺及天人。
地獄修羅鬼畜等,一一皆承此經力。
我今復與諸佛子,各生殊勝難遇心。
還攝此經一歸塵,安住毘盧法寶藏。
釋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號大慧,俗姓奚,宣州寧國(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從曹洞諸老宿游,既得其說,去之謁準湛堂。準死,謁丞相張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曇晦,幷受薦往建康天寧寺見圓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張浚延住臨安徑山能仁禪院。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于臨安府明慶院開堂。十一年,因結識張九成,為秦檜所惡,斥還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檜卒,特恩放還,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廣利禪寺。二十八年,再住徑山能仁總之禪院。又遷江西云門庵、福州洋嶼庵。孝宗隆興元年卒于徑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賜謚普覺。為南岳下十五世,圓悟克勤禪師法嗣。著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詩》),已佚。有宋釋藴現編《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收入《大藏經》。事見本《語錄》、張浚《大慧普覺禪師塔銘》,《僧寶正續傳》卷六、《咸淳臨安志》卷七○、《嘉泰普燈錄》卷一五、《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釋宗杲詩,以輯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見于《語錄》卷一○的《頌古》編為第二卷,見于《語錄》卷一一的偈頌編為第三卷,見于《語錄》卷一二的贊編為第四卷,輯自《語錄》卷一三至卷三○《普說》《法語》《書信》的偈頌編為第五卷。輯自他書者編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