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荅詩十首 和思?xì)w樂
唐代:白居易
山中不棲鳥,夜半聲嚶嚶。
似道思?xì)w樂,行人掩泣聽。
皆疑此山路,遷客多南征。
憂憤氣不散,結(jié)化為精靈。
我謂此山鳥,本不因人生。
人心自懷土,想作思?xì)w鳴。
孟嘗平居時,娛耳琴泠泠。
雍門一言感,未奏淚霑纓。
魏武銅雀妓,日與歡樂幷。
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峽猨亦何意,隴水復(fù)何情。
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
請看元侍御,亦宿此郵亭。
因聽思?xì)w鳥,神氣獨(dú)安寧。
問君何以然,道勝心自平。
雖為南遷客,如在長安城。
云得此道來,何慮復(fù)何營。
窮達(dá)有前定,憂喜無交爭。
所以事君日,持憲立大庭。
雖有迴天力,撓之終不傾。
況始三十余,年少有直名。
心中志氣大,眼前爵祿輕。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
退不茍免難,進(jìn)不曲求榮。
在火辨玉性,經(jīng)霜識松貞。
展禽任三黜,靈均長獨(dú)醒。
獲戾自東洛,貶官向南荊。
再拜辭闕下,長揖別公卿。
荊州又非遠(yuǎn),驛路半月程。
漢水照天碧,楚山插云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餳。
誰謂譴謫去,未妨游賞行。
人生百歲內(nèi),天地暫寓形。
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jīng)。
尚達(dá)死生觀,寧為寵辱驚。
中懷茍有主,外物安能縈。
任意思?xì)w樂,聲聲啼到明。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