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冬游王屋自靈都抵陽臺上方望天壇偶吟成章寄溫谷周尊師中書李相公
唐代:白居易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時。
石泉碧漾漾,巖樹紅離離。
朝為靈都游,暮有陽臺期。
飄然世塵外,鸞鶴如可追。
忽念公程盡,復慙身力衰。
天壇在天半,欲上心遲遲。
嘗聞此游者,隱客與損之。
各抱貴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顧言,彼此稱男兒。
若不為松喬,即須作臯夔。
今果如其語,光彩雙葳蕤。
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來高其事,詠歡偶成詩。
為君題石上,欲使故山知。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