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詔
唐代:褚遂良
王功先美化,帝略蘊戎昭。
魚驪(友人蔣禮來同志謂當作魚麗,本《左傳》。
)入丹浦,龍戰起鳴條。
長劍星光落,高旗月影搖。
(《翰林學士集》此句缺「搖」字。
)昔往摧勍寇,今巡奏短簫。
旌門麗霜景,帳殿含秋飇。
□池水未結,(「□池」,《翰林學士集》作「□沲」,上字下半殘存,疑為「河」字。
)官渡柳初凋。
邊烽夕霧卷,關陳曉云銷。
鴻名兼轍跡,至圣俯唐堯。
睿藻煙霞煥,天聲宮羽調。
平分共飲德,率土更聞韶。
(以上三詩載《武林往哲遺著》。
)(以上三詩皆出日本尾張國真福寺藏唐卷子本《翰林學士集》。
此集清末田貴陽陳田攜歸影刻傳世。
)。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后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后,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