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題五古詩 二
唐代:魏徵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
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植泰山阿。
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
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
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
安得孔仲尼,為世陳四科。
(見上海大衆書局《古今碑帖集成》。
)(按:詩帖為大楷,云出靜木齋藏。
末署:「貞觀三年。
」原連作一首,詳詩意及押韻,當為二詩。
此帖前代未見著錄,靜木齋亦不詳為誰,是否魏徵所作,甚為可疑。
今姑錄出,以俟考詳。
)。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魏徵陵墓位于陜西省禮泉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