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銘(《悅心集》題作《攝生詠》)
唐代:孫思邈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
神疲(《悅心集》作「虛」)心易役,氣弱病相侵。
勿被(《悅心集》作「使」)悲懽(《悅心集》作「觀」)極,當令飯(《悅心集》作「飲」)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悅心集》作「夜」)寢鳴云(《悅心集》作「雷」)鼓,(《悅心集》注:「謂叩齒。
」)寅(《悅心集》作「晨」)興潄玉津。
(《悅心集》注:「謂燕唾。
」)妖邪(《悅心集》作「神」)難犯己,精氣自全身。
若要無諸(《悅心集》作「百」)病,常當節五辛。
安神直悅樂,惜氣保和純。
壽夭休論(《悅心集》作「言」)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悅心集》作「時時」)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舊題孫思邈撰《孫真人海上方》、清世宗編《悅心集》卷一。
)。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后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