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銘
唐代:孫思邈
人若勞于形,百病不能成。
飲酒忌大醉,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數將手摩肚。
睡不苦高枕,唾涕不遠顧。
寅丑日剪甲,理髮須百度。
飽則立小便,饑乃坐漩溺。
行坐莫當風,居處無小隙。
向北大小便,一生昏羃羃。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
每夜洗腳臥,飽食終無益。
忍辱為上乘,讒言斷親戚。
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習不唾地。
平明欲起時,不床先左腳。
一日免災咎,去邪兼辟惡。
但能七星步,令人長壽樂。
酸味傷于筋,辛味損正氣。
苦則損于心,甘則傷其志。
咸多促人壽,不得偏耽嗜。
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
獨臥是守真,慎靜最為貴。
財帛生有分,知是將為利。
強知是大患,少欲終無累。
神氣自然存,學道須終始。
書于壁戶間,將用傳君子。
(《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
此首亦疑為僞託之作。
)。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后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