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珠吟(《景德傳燈錄》卷三十作《翫珠吟二首》之一)
唐代:天然
般若神(《燈錄》作「靈」)珠妙難測,法性海中親認得。
隱現(xiàn)時游五藴山(《燈錄》作「隱顯常游五藴中」),內(nèi)外光明大神力。
此珠無狀非大小,晝夜圓明悉能照。
(《燈錄》作「此珠非大亦非小,晝夜光明皆悉照」。
)用時無處復(fù)無蹤(《燈錄》作「覓時無物又無蹤」),行住(《燈錄》作「起坐」)相隨常了了。
先圣相傳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
智者號明不離珠,迷人將珠不識走。
(以上四句,《傳燈錄》作「黃帝曾游于赤水,爭聽爭求都不遂。
罔像無心卻得珠,能見能聞是虛僞。
」)吾師權(quán)指喻摩尼,採人無數(shù)入(《燈錄》作「溺」)春池。
爭拈瓦礫將為寶,智者安然而得之。
言下非近亦非遠(《燈錄》作「森羅萬象光中現(xiàn)」),體用如如轉(zhuǎn)無轉(zhuǎn)。
萬機珠對(《燈錄》作「消遣」)寸心中,一切時中巧方便。
皇帝曾游于赤水,視聽爭求都不遂。
罔像無心卻得珠,能見能聞是虛僞。
非自心,非因緣,妙中之妙玄中玄。
森羅萬像光中現(xiàn),尋之不見有根源。
(《燈錄》無以上九句)燒六賊(《宗鏡錄》卷七六「賊」下有「兮」字),爍四(《燈錄》作「衆(zhòng)」)魔,能摧我山(《宗鏡錄》作「摧我山兮」)竭愛(《燈錄》作「我」)河。
龍女靈山親獻佛,貧兒衣里幾(《宗鏡錄》作「枉」,《燈錄》作「下任」)蹉{趷右下為也}。
亦非性,亦非心(《燈錄》二「非」字皆作「名」),非性非心超古今。
體絕名言名不得(《燈錄》作「全體明時明不得」),權(quán)時題作《弄珠吟》。
(以上皆見影印日本花園大學(xué)圖書館藏高麗覆刻本南唐招慶寺靜筠二僧著《祖堂集》卷四)。
天然,俗姓居里皆不詳。少親儒墨,與龐藴善。后皈信佛法,師馬祖、石頭。初住天臺華頂,元和初上龍門香山,與伏牛禪師為莫逆交。元和十五年入南陽丹霞山結(jié)庵,世稱丹霞和尚。長慶中卒,年八十六。詩五首。(《全唐詩》無天然詩。傳據(jù)《祖堂集》及《宋高僧傳》卷十一。其卒年,前書謂在長慶三年,后書作四年,未詳孰是。)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