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鏡臺
唐代:崔致遠
煙巒簇簇水溶溶,鏡里人家對碧峰。
何處孤帆飽風去,瞥然飛鳥杳無蹤。
(錄自韋旭升《朝鮮文學史》)(按:據金東勛說,崔詩除《全唐詩逸》及《桂苑筆耕集》〖已收《全唐詩補逸》〗所收外,《三國史記》存五首,《東文選》收三十首,另見于石刻、方志者尚有十余首,共存百首左右。
今所得僅二十余首,尚缺二十首左右。
據前引各文所述,未見者有《饒州鄱陽亭》、《夜贈樂官》、《芋江驛灣》、《贈智光上人》等。
又按:《朝鮮文學史》錄崔匡裕《長安春日有感》云:「麻衣難拂路歧塵,鬢改顏衰曉鏡新。
上國好花愁里艷,故園芳樹夢中春。
扁舟煙月思浮海,羸馬關河倦問津。
只為未酬螢雪志,綠楊鶯語太傷神。
」又謂其另有《郊居呈知己》、《憶南李處士》等詩,崔承祐有《送曹松入羅浮》、樸仁范有《九成宮懷古》、《涇州龍朔寺》、《江行呈張秀才》詩。
諸詩皆新羅人在唐時所作,因未注出處,世次不明,又僅錄一首,姑附識于此。
)。
崔致遠,高麗人,賓貢及第,高駢淮南從事,《藝文志》有崔致遠四六一卷,《桂林筆耕》二十卷。 崔致遠,字海夫,號孤云,新羅國湖南沃溝人。年十二,辭家從商舶入唐。十八賓貢及第。曾游東都,尋授宣州溧水縣尉,任滿而罷。韓符末,淮南節度使高駢辟置幕府,表狀文翰,皆出其手。廣明元年,駢為諸道行營都統,以致遠為巡官,奏除殿中侍御史。中和末,充國信使,東返新羅,歷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出為武城太守。后攜家隱于江朝郡之伽倻山以終。《藝文志》有崔致遠《四六》一卷。又《桂苑筆耕》二十卷。今補詩一卷,計六十首。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