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公約神道碑附詩
唐代:羅隱
吳山蒼蒼,吳水泱泱。
降生英靈,為公為王。
以嚴師旅,以奠封疆。
派有別者,我亦鷹揚。
取直之功,捍巢之績。
雖從本軍,實展良畫。
踐歷禁旅,光揚事跡。
乃自西佳,遷于硤石。
上君東代,諸將西征,賈其余通,資其銳兵。
稽山霧廓,京口波清。
再從貂冕,始拜冬卿。
吳會紛紜,淮[右](石)(從雍文華校本改)奔競。
驅其涷餒,犯我疆境。
躬勵精卒,恭承上命。
雪霽松貞,風中草勁。
元戎承制,圣主酬勞。
大起名重,司元望高。
優游渥澤,出入官曹。
所謂鷄省,全資豹韜。
恭仰府城,載崇吾圉。
惟力是助,厥功以舉。
云矗千堵,土攢萬杵。
率以資產,役以軍旅。
乃頒異寵,乃正華資。
大國綱紀,雄藩羽儀。
牀間牛鬬,杯里蛇疑。
天胡可測,神亦難知。
有仁于時,有功于物。
一代殊勛,二品清秩。
不謂不達,何獲何失。
瑞馬神羊,金箱玉室。
(出《全唐文》卷八九七。
)(〖1〗碑云:「君嗣子以隱鄉里之舊,請銘其墓。
而復以詩一章,文其美于道之隅。
」)。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