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閱讀及答案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①
王維
暮持筇②竹杖,相待虎谿頭。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注】①感化寺在陜西西安市轄縣藍田,此詩是王維隱居藍田輞川時所作。此時,王維與好友裴迪同游同詠感化寺。②筇:筇竹,實心,節高,宜于作拐杖。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首聯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傍晚時分,詩人王維手持竹杖,與好友裴迪相約虎谿,兩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覽。
B.頷聯寫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時趕路,這時聽到了山中隱隱傳來的流水聲,循著曲折環繞的流水,詩人來到了自己的客房。
C.頸聯上句描寫感化寺周圍的野花叢生盛放,下句使用擬人手法,寫山谷中的鳥兒因怕打擾了周圍的環境,只敢輕叫一聲。
D.尾聯寫夜里詩人獨自在感化寺的山林中靜坐,感受清風從空蕩蕩的松林間吹過,似有秋意,空林、松風讓詩人倍感孤寂。
E.王維常常在詩中融合繪畫技巧,讓詩歌景致鮮明,這首詩描寫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圍的幽靜景致,亦是詩中有畫。
15.詩歌后兩聯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遍_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