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火云夏熱凝聚著的汗水散成珠粒,顆粒珠子般的揮汗凝聚成火云。玉石般的身上,天暖得只穿碧色的輕紗。輕厚、碧色的衫衣,裹著如玉般的肌體。
臉頰上泛出的紅暈,怕是被枕頭印出來的。印在枕頭上的是討厭的臉上胭脂。空閑時,對照鏡子,一看晚妝殘散了。卸了妝,對著夕陽,也覺得輕閑無享。
注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②回文:詩詞的一種形式,因回環(huán)往復均能成誦而得名,相傳起于前秦竇滔妻蘇蕙的《璇璣圖》。
③瓊:透明的玉石,代指少婦的肌體。
④嫌:怕。
⑤嫌:討厭。暈(yùn):代指胭脂。
⑥閑:空閑。
⑦殘:卸退。晚照:夕陽。
參考資料:
1、蘇軾著、呂觀仁注.東坡詞注.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1月:1272、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592-293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十一月,蘇軾詩情高漲,作該詞詠暮春閨情。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592-293賞析
上片,以比擬的手法,寫少婦揮汗如珠、輕紗裹體的夏日容貌。“火云凝汗揮珠顆,顆珠揮汗凝云火”,渲染了少婦臉部的熱汗如珍珠般的美。動靜結(jié)合,神韻飛舞,光彩照人。上句突出“夏”之意,下句突出“汗”之美。“瓊暖碧紗輕,輕紗碧暖瓊”,寫少婦綠中透白的肌體美。第三句突出“碧紗”的“輕”飄美,第四句突出白玉般的朦朧的體態(tài)美。諸多群像巧妙組合,造成了一種宛如仙女飄逸、分外妖燒的意境美。
下片,采用渲染手法,進一步描繪了少婦另外兩種美:午睡美和晚妝美,即突出寫了少婦午睡之后和晚照卸妝的體態(tài)美。“暈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暈”,將紅臉與紅枕互為因果,映襯出少女午睡而生的“暈”、“羞”的“紅顏”美。“閑照晚妝殘”句中“晚”字,點明少婦“閑”與“妝殘”的時間。“殘妝晚照閑”句中“晚照”,則渲染了少婦“殘妝”后的“閑”適生活氛圍。這種側(cè)面描寫具有極好的審美效果,頗有迷人的魅力。
為表現(xiàn)少婦的體態(tài)美,全詞總是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同質(zhì)同構(gòu)的客觀物象,來創(chuàng)造符合自己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的意象。通過“火云”、“碧紗”、“瓊暖”、“暈腮”和“晚照”等色彩詞語,塑造了“火云凝汗”,碧紗瓊裹、暈腮枕印、晚照殘妝等少婦特有的體態(tài)美和閑適美的睡美人形象。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592-293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