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
隋代:楊廣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圣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見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旗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云,霧暗關山月。
緣巖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 豪放 ]
創作背景
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公元609年(大業五年)隋煬帝楊廣西巡張掖之時。
隋統一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紛亂的政治局面,為了張揚大隋在西域的國威,煬帝進行了這一次西巡。
公元609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大興城(今西安)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今扁都口)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
大斗拔谷海拔三千多米,終年溫度在零度以下,自然環境十分惡劣。隋煬帝此行穿越大斗拔谷時,已是六月份,仍遭遇了暴風雪的襲擊。士兵凍死大半,隨行官員也大都失散,他的親姐姐也被凍死。隋煬帝狼狽不堪,在路上吃盡了苦頭。
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使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云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萬國博覽會。這首詩就是隋煬帝在這次西巡途中所作。
也有人認為,此詩是公元612年(大業八年)隋煬帝楊廣率軍百萬,親征遼東時所作。此次用兵,于當年八月無功而還。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簡析
早年隋煬帝楊廣西巡張掖時所作飲馬長城窟行,“通首氣體強大,頗有魏武之風。”后代文人對他詩篇的評價極高。“混一南北,煬帝之才,實高群下。”,“隋煬起敝,風骨凝然。隋煬從華得素,譬諸紅艷叢中,清標自出。隋煬帝一洗頹風,力標本素。古道于此復存。”
參考資料:
本節內容整理自網絡(或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華陰人(今陜西華陰)人,生于隋京師長安,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麼。隋文帝楊堅、獨孤皇后的次子,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開創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因為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唐朝謚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謚閔皇帝,其孫楊侗謚為世祖明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