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與注釋
譯文:
在這神圣幽靜的寺廟里好好地睡了一覺,此時還有何處比這里更幽清?滿天的明月,溫柔的山風,不時傳來玉磐的敲打聲。
1.《游方廣寺》是李白寫景詩的佳作。手法自然、簡練,樸素無華。
2.方廣寺位于衡山蓮花峰中央,其間古樹蒼蒼、流水潺潺,幽雅深邃。所以李白稱其為“圣寺”。寺廟地處幽深,多泉石、楓樹和杉樹,深林密竹,風景極美,有「不游方廣,不知南岳之深」之說。故李白發出“此時何處最幽清?”的感嘆。
《詠方廣詩》創作背景
方廣寺是公元503年,由一位南岳衡山的得道高僧惠海主持興建的,取名“方廣寺”,寓意“佛法十方廣布”之意。[1] 李白一生游歷江湖,縱情詩酒。自稱“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對南岳向往已久,于肅宗乾元元年(758)秋取道長沙,溯湘江而上,以游衡岳。游覽至方廣寺時,為名山古剎的幽然環境所打動,作下此詩。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晚年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