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與注釋
譯文:
林子里的樹木的葉子都霜掃成一堆黃葉了,只有木芙蓉獨自開著。把木芙蓉叫做拒霜花不是虛稱的,仔細想想,其花晚秋始開,霜侵露凌卻豐姿艷麗,占盡深秋風清,比起其他花來是最宜叫拒霜花的了。
注釋:
(1)拒霜:是一種花名。木芙蓉的別稱,特點是冬凋夏茂,仲秋開花,耐寒不落。
《和陳述古拒霜花》賞析
秋天的林子一片枯黃,只有木蓮花還是綻放著的。原來木蓮花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拒霜花,經過一番的沉思叫做拒霜花更適合這個季節。 思想感情:作者感嘆當時社會的腐敗,當時的社會又有多少個人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了。像木蓮花的純凈。作者用的是借物喻人。用木蓮花比喻為官清廉的人。也可以體現當時社會的腐敗。
《和陳述古拒霜花》閱讀及答案
和陳述古拒霜花
[北宋]蘇軾
千林掃作一番黃,
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
細思卻是最宜霜。
木芙蓉
[南宋]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
一生開落任東風。
【注】拒霜花:又名木芙蓉,在深秋開放。呂本中:南宋人,歷官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后因忤秦檜罷官。
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蘇詩"細思卻是最宜霜”中的""細思"“最宜",抒發了他對拒霜花深深的贊頌之情。
B.呂詩“雨后霜前著意紅“用夸張手法寫木芙蓉遇雨霜時,仍積極地將鮮紅的色澤呈現。
C.呂詩用“一生開落任東風”,寫出了桃李隨春風的來去而開落、聽任擺布的軟弱特點。
D.兩詩都圍繞木芙蓉的特點來寫,都從不同角度寫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開的精神氣質。
15.“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6.兩首詩都運用了襯托手法,任選一處加以賞析。
答案及解析: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