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琴詩(并引)
宋代:蘇軾
舊說,房琯開元中嘗宰盧氏,與道士邢和璞出游,過夏口村,入廢佛寺,坐古松下。
和璞使人鑿地,得甕中所藏婁師德與永禪師書,笑謂琯曰:“頗憶此耶?”琯因悵然,悟前生之為永師也。
故人柳子玉寶此畫,云是唐本,宋復古所臨者。
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還朝,宿吳淞江,夢長老仲殊挾琴過予,彈之有異聲,就視,琴頗損,而有十三弦。
予方嘆惜不已,殊曰:“雖損,尚可修。
”曰:“奈十三弦何?”殊不答,誦詩云:“度數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
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箏是響泉。
”予夢中了然識其所謂,既覺而忘之。
明日晝寢復夢,殊來理前語,再誦其詩,方驚覺而殊適至,意其非夢也。
問之殊,蓋不知。
是歲六月,見子玉之子子文京師,求得其畫,乃作詩并書所夢其上。
子玉名瑾,善作詩及行草書。
復古名迪,畫山水草木,蓋妙絕一時。
仲殊本書生,棄家學佛,通脫無所著,皆奇士也。
破琴雖未修,中有琴意足。
誰云十三弦,音節如佩玉。
新琴空高張,弦聲不附木。
宛然七弦箏,動與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墮流俗。
懸知董庭蘭,不識無弦曲。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推薦典籍
猜您喜歡